沈阳机床:以技术创新突破转型坚冰


来源:卧式加工中心    发布时间:2024-08-08 14:00:13

  • 产品详情

  告别钢筋水泥,用机床打印出一座桥?近日,一座长15.25米、宽3.8米、重约6吨的景观桥,依托沈阳机床等企业联合开发的3D打印装备,历经35天、800小时的持续打印成功下线,即将在上海投入使用。

  这座新奇的“打印桥”,折射出沈阳机床创新的最新脉动。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沈阳机床曾一度深陷困境,在砸下30多亿元巨资、独创i5智能机床核心技术后,沈阳机床终于突破老国企转型坚冰。沈阳机床以科学技术创新突围之路,正是制造业国企改革开放40年来转型“中国智造”的一个样本。

  机床,工业的母机,直接关乎制造业的水平和未来。作为“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沈阳机床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老母机”,新中国第一台普通机床、第一台数控车床均诞生于此,沈阳机床生产的车床C620-1,曾用作1960年版2块钱图案。

  改革开放后,随着进口机床产品的大量涌入,落后的经营机制、陈旧的设备、新产品研发的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机床产业集中显现,沈阳机床经营遇到突出困难,产品滞销,职工下岗,甚至一度靠卖冬虫夏草、开发房地产等三产搞自救。

  1995年,为摆脱困境做大做强,原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器厂等进行了资产重组,成立了沈阳机床集团。2004年以来,借势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沈阳机床调整经营策略,重新聚焦主业,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和国内企业,构建了跨地区、跨国经营新格局。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对机床催生巨大需求的大背景下,沈阳机床年销量从2002年的1.5万台一路增至2011年的10.5万台,短短9年,就从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36位跃升到第一位。

  面对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老母机”的危机感慢慢的变大。“机床不同于汽车,这么一直卖下去,未来的市场在哪里?”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曾不胜唏嘘地回忆。不出所料,从2012年起,一度“萝卜快了不洗泥”机床行业需求开始萎缩,特别是普通产品滞销,沈阳机床感到寒意阵阵。

  更严重的是,那时的沈阳机床虽是行业“巨无霸”,但同许多机床企业一样,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台机床搭载的数控系统,主要依赖从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进口。一台售价35万元的机床,数控系统进价最高竟达28万元。居高不下的进口数控系统成本,将沈阳机床压得喘不过气来。

  技术上依赖别人,就如同跛脚的巨人,注定走不远。沈阳机床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必须突破的关口。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从2007年开始,资金本来就不充裕的沈阳机床,向研发领域大笔“砸钱”。每年拿出上亿元资金,从底层技术做起,向数控核心技术发起冲锋。由于沈阳很难招到高品质人才,沈阳机床就将研发机构设在上海,组建新团队,由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工程师朱志浩领衔。

  “这是一个天大的挑战,我虽然接触数控系统有几十年,但对于能否自主搞出来,心里也没底儿。”朱志浩回忆。

  一家曾对数控技术研发投过巨资的外国企业,也以自己的惨痛失败经历警告沈阳机床负责人:搞不好,技术还没出来,企业就被拖垮了。

  几年后,沈阳机床的创新果然进入胶着期,一直出不来成果。沈阳机床经营也进入困难期。这是一个倍受煎熬的时刻。“到了最艰难的2012年,成熟技术还没搞出来,研发资金也要花光了,市场形势又恶化……有一天我在宾馆楼顶上站了一夜,跳楼的心都有了。”关锡友告诉记者。

  随着外资机床产品的大举进入,一家家国产机床企业陷入困境,昔日著名的机床界“十八罗汉”(十八家骨干企业),已有不少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不创新,就只能等死,而创新虽然可能触礁,但也面临着希望。”沈阳机床管理层统一了思想认识,坚持创新研发不止步,累计投入高达30多亿元。

  创新历程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夜以继日的执着。沈阳机床研发团队全是清一色的“80后”“90后”,从几个人增至几百人。大家围着电脑,反复计算、反复试验,理清一条条数据和程序。数千次大小版本技术修正更新、大规模产品测试、20多万行原代码,研发团队攻克了机床运动控制、数字伺服驱动、总线年,沈阳机床终于推出了世界首款i5智能机床。

  “我们万万没想到,由于一开始就走自主创新之路,没将关键技术捆在外国技术的马车上,不仅攻克了技术,而且意外诞生了基于互联网条件的i5智能机床,实现人机、物机实时连接。”关锡友告诉记者。

  2017年,沈阳机床全面开放工业操控系统i5OS,这是全球首个面向工业领域的运动控制智能平台系统,能够给大家提供分享式应用服务,塑造“工业互联+云服务+智能终端”智造新生态。

  “就像配置在智能手机里的iOS操作系统一样,i5OS可以配置在多种工业机器设备里,将重新定义工业设施操作系统。”关锡友介绍,原来的数控机床都需通过编写专业程序才能操作,而i5OS诞生后,就可以让设备从复杂的程序驱动转向应用驱动,人类能像操作智能手机一样,便捷地操控机器设备,让制造更轻松。

  为“3D打印景观桥”提供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标志着i5OS的一次成功跨界创新。“整座桥的多维度曲面桥身与桥面板一次性打印成型,难度非常大。”参与此项工程技术研发的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灿告诉记者。

  依靠创新成果,沈阳机床还开启了商业模式转型,从传统的一次性产品买卖,转向即时性生产力分享。

  沈阳机床经过测算发现,在现有生产模式、要素保障条件下,机床卖一台赔一台,就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而以融资租赁方式提供机床,可以创造全新的分享式盈利模式。

  “机床免费拉回家,只要刷下身份证,就能开机生产,机床租赁费可以按小时付费、按生产量付费或按产品价值量付费,不开机不用付费。”沈阳机床集团优尼斯公司负责人李小雷介绍。靠着租售并举、灵活方便的经营销售的策略,沈阳机床产品在市场热战中异军突起,撬动了轻资产运营的巨大市场,还首次杀入原来久攻不克的3C制造领域,夺得大量订单,目前i5智能机床交付用户已超过2.2万台,营收超50亿元。沈阳机床还创造了“5D智造谷”模式,接连拿下70多家i5智能工厂订单,创新类业务收入占比从原来的9%提高到35%以上。

  沈阳机床开始从单一的机床制造商向新型工业服务商转型。沈阳机床与神州数码成立智能云科公司,布局离散式云制造。一台台i5智能机床被接入互联网,每台机床的运行数据都可以实时反映在云端,线万小时。线上订单分享、设备维护、产能交易等服务,孕育着更大的新兴产业。

  走进沈阳机床的智能制造车间,记者看出,这里活跃着一个个创客团队。自主接单、自行排产,最后与沈阳机床利润分成,昔日一线员工纷纷变身“小老板”,注册小微企业,利用工业云平台自主创业。“每台智能机床都能自动计算出用电、耗材、产量、运行时间等各类生产大数据,解决了成本利润核算难题。”沈阳机床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任大鹏和记者说,今年以来,企业在整机装配、零部件加工、行业零部件加工三条主线实施混改和双创改革,人均出售的收益提升1.9倍。

  业内人士认为,沈阳机床的i5技术创新,打破了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两大巨头的长期垄断,实现了互联网条件下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有效集成,为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杀出一条新路。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副主任蔡惟慈表示,机床数控技术受制于人是中国制造升级面临的巨大挑战,沈阳机床的i5技术和理念在业界领先,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尽快实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但记者调查发现,作为一家负担重、债务杠杆高、体制机制束缚严重的传统老国企,沈阳机床也面临一系列困难。长期以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资本金注入,资产负债率过高,严重制约融资能力;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和企业治理体系,对市场反应往往要慢上几拍,导致结构性亏损严重,自主经营活力不足;历史上形成的壳企业、辅助企业、大集体企业等负担沉重,推高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吃掉了大量利润,导致生产性亏损。因为流动性趋紧,沈阳机床有数万台产品订单无力满足,公司制作经营仍未彻底走出困境。

  沈阳机床的科学技术创新突围之路以及当下的困境,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的缩影。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国企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前进的号角。“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国企的创新研发也正值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

  2017年11月,国资委、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沈阳机床综合改革方案,精确指出要将沈阳机床集团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试验田,采取“止血、输血、造血”三位一体综合措施,推动企业走出经营困境,打造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世界领先的机床集团,立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样本,推进辽宁及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

  目前,沈阳机床正在全方面推进落实八部委下发的改革任务清单,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国企改革新路。在各方支持下,沈机通过盘活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市场化债转股、银行信贷等多种手段,优化资本结构和生产布局,重塑机制。目前已完成一期债转股67.51亿元,大集体企业、“三供一业”等附属产业剥离也加快推进。

  现任沈机集团首席技术官、智能云科公司CEO的朱志浩和记者说,为将i5技术更普遍的应用于各个细分行业,大幅度提高制造业水平,沈机提出社会化开发思路,将i5核心技术模块化封装,搭建承载自主工业知识和技术体系的i5OS分享式平台,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助力智造新变革。

  关锡友表示,面临一系列新困难新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的举措来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实现总实力、盈利能力及运营能力的大幅提高,突破转型坚冰,让老国企重焕生机和活力。

  2018年以来,长期资金市场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特别是推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推出的重大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2019年将着力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向管资本转变,与此同时将着力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